EMBA沒用or有用?正反兩方觀點分析&學費、資格Q&A

EMBA通常被視為職場高管開發人脈、為頭銜鍍金的途徑。不過,由於其學費不便宜,許多人在考慮是否要進修深造時,便會考慮EMBA有用嗎這一問題。本文就深入拆解相關討論背後的論據,分析修讀EMBA優缺點,同時也介紹關於課程、學歷要求、學費等基本資訊,你可以多方面權衡之後再決定是否修讀。

一、EMBA是碩士嗎?和在職專班一樣嗎?

EMBA全寫是Execus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代表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是一種在職碩士課程,屬於正式學歷。不過,在一些院校中,EMBA和在職專班並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別是在入讀要求、授課時間、班級規模、學分要求等方。此外,比起其他類型的在職專班(GMBA/MBA),它也更具有高階管理的性質。

二、如何獲得報讀EMBA資格?了解學歷/年資要求

EMBA是為高階職場人士專設,對於學歷或工作年資有一定的要求。不同學校的具體規定並不一樣。如頂尖職業經理人青睞的國立台灣大學,就要求候選人應有「學士學歷+10年工作經驗」或「碩士學位+8年工作經驗」的背景。而一些要求比較低的學校只要求1年以上工作經驗。

三、EMBA有用嗎?關於其好處支持者這樣說…

1.提升思維能力、開拓決策視野

EMBA課程可以提供不同於企業實務的視角,以更深入客觀的思維來探討關於企業管理、商業決策、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同時了解相關的學術觀點,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和固有觀點,接受不同思想的碰撞。在此意義上,EMBA是一場精彩智性旅程的入場票。

2.提供開拓人脈的絕佳機會

對於工作有一定年資、職級比較高的職場人士來說,EMBA提供了一個水準較高的平台,令其可以和同行業或跨行業的其他精英交流和切磋,開拓視野,這個過程也成為拓展人脈、開發客戶、結識商務合作夥伴、突破職業瓶頸的極佳機會。在這個意義上,EMBA可以令你的職業生涯及人脈資源更上一層樓。

四、EMBA沒用的5個可能原因…

1.優質平台的學費並不便宜

儘管EMBA或許可助職場人士拓展人脈,但是想要獲取這些優質資源,需要付出的學費並不低。以台灣最頂尖的學術平台台大、政大為例,修讀EMBA學費在85-150萬之間浮動。一般國立大學學雜費加總也通常在40-60萬台幣之間。

2.對位階不夠的人士來說性價比不高

如果將EMBA視為一項投資,對於職級還沒有太高的普通職員及小主管來說,如果沒有公司資助,須花費個人存款去修讀課程,那麼其投資回報比並不是特別高。更何況在投入一定的金錢之後,相應的人脈資源未必理想。

3.畢業論文或實務報告構成學業負擔

儘管EMBA是一個學術屬性並沒有那麼強的在職專班學歷,但是不少學校仍然要求學生畢業之前要自行完成一篇三四萬字的學術論文,即便有少數院校對論文不做硬性要求,學生也仍然需要完成一篇專業實務報告。對於有一定工作壓力和家庭照顧負擔的人士來說,這也會構成一定的挑戰。

4.同學質素參差不齊

另一個可能令EMBA幫助不大的情況是,同學質素可能參差不齊。一些精英人士只是想修讀課程鍍金,因為工作繁忙選擇讓秘書或工讀生代修課程,出勤率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結識更多商界、政界高管的願望有可能落空。

5.課程內容太過學術化,對企業實務幫助有限

EMBA課程由於偏學術,有時候一些人士會感覺對於在企業中的實際用處不是太大,能夠做到產業+理論完美結合、注重產學經驗交流的課程,未必很多。如果你希望能學以致用,但在選課之前沒有多了解課程側重點,那麼可能發現選到的課程並不適合自己。

五、EMBA一個學分多少錢?

在台灣,國立大學中EMBA一個學費的學費少則在5000-8000之間,多則在9000-12000之間。全期需要修讀學分數通常在36-42之間,具體視乎學院要求和個人興趣。

六、EMBA一定要在職嗎?

EMBA並不嚴格要求在職,但是對於學歷和工作經驗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要工作經驗(和學歷)滿足要求,那麼即便目前屬於離職中、自由職業或其他非在職狀態,也擁有成為候選人的資格。

總結

EMBA對於有一定職場經驗及經紀能力的管理者來說,是拓寬學識、結識人脈的良機,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學業壓力,並且容易有課程實用性較低、同學質素不齊、課程性價比不高等問題。如果你有意修讀這類課程,建議你除了考慮預算、位置、資質,也多了解課程內容和歷屆學生情況,這樣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課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