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兒童發展

  兒童詞彙發展的關鍵原則

兒童需要被保護而且也需要關注成長健康,保護兒童發展是長輩要注意的。

  兒童學習他們最經常聽到的詞彙。在和父母教師、兄弟姐妹、同伴的互動當中,他們學習詞彙。他們也從書中學習。遇到不認識的詞,他們有特別的獲益。

  兒童學習詞彙是為了那些讓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父母和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體驗詞彙——在讓他們感興趣的語境中;嬉戲歡鬧的同伴互動在這方面很有用。

  相比被動的語境,兒童在回應的語境和互動的語境中學習詞彙最佳。體驗到輪流參與,共同專注於某件事情,和成人一起處於積極的、關愛的社交環境中的兒童,會得到最優化的詞彙學習所必需的支架。當他們被動學習的時候,他們學習詞彙的效率較低。

  兒童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學習詞彙最佳。當兒童在整合的語境中,而不是在孤零零的事實中遇到新詞彙,他們的學習更有效。

  當兒童獲得關於詞彙意義的清晰資訊,他們學的最好。父母和教師敏銳察覺到孩子可能不明白的詞彙,提供支援,提示詞彙的意義,這種情況下的兒童,比父母和教師只快速提到一個新詞彙,不檢查孩子是否明白意思的情況下的兒童學得更好。

  當語法和詞彙表被看重,孩子學習詞彙最佳。在口頭刺激當中接觸到大量詞彙和多樣性的兒童,發展出更豐富的詞彙表以及對語法更好的理解。詞彙表和語法發展一般是關聯的。

  認知是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它包括感知覺、記憶、注意、思維等心理過程。認知的特性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認知方式、認知策略、認知速度和認知成績。感知覺是最基本的認知過程,是高級認知活動的基礎,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從感知覺開始的,然後學會了語言,在此基礎上才逐漸發展了高級的認知過程。

  嬰幼兒的感知覺發展

  嬰幼兒最主要的感知覺是觸覺、聽覺和視覺。在胎兒期,這些感知覺就已經形成並有所發展了。

  觸覺發展得最早,嬰兒在早期通過口腔觸覺和手的觸覺來探索外部世界。對5~12周的嬰兒的研究發現,這一時期的嬰兒已經能夠通過口腔觸覺建立條件反射。他們往往對自己吸吮過的表面凹凸的奶嘴會注視更長的時間,說明他們已經發展了視、觸覺協調的能力,有了視、觸覺協調能力,嬰兒就能夠有意識地開展大量的動作和活動,例如通過手眼協調來完成夠物的動作,甚至可以抓住運動著的物體,於是,個體探索外部世界的活動就開始了。

  兒童出生後視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視覺調節、視覺幅合、視覺分辨和顏色知覺。新生兒的眼睛比較小,視網膜結構還不完整,視神經也沒有發育完全,因而視覺範圍很狹窄,但是在出生後2~10周之間,視覺範圍就會增加到兩倍以上。嬰兒的視覺在6個月到周歲之間,將會發展到成人的水準。大約在3個月時,嬰兒就已經完成了雙眼幅合,視線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新生兒表現出對人臉和細柵條圖案的偏好,說明他們已經有了視覺分辨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視覺分辨能力也逐步完善,在4~6歲時趨於穩定。在出生後的幾個月裡,嬰兒便能夠以相當成熟的方式來知覺色彩,研究發現,4個月大的嬰兒能夠區別紅、綠、藍、黃等顏色,而且顯示出了對藍、紅的偏好。

  (二)為特殊孩子謀生存之路

  為了讓這群折翼的天使更好的生活,更好地融入社會,學校在長期的探索中,樹立起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一技之長,為學生生存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目標,針對智力障礙的學生,主要培養他們獨立完成飲食起居的能力,針對聾啞的學生,學校主要通過開設藝術作品裝裱、縫紉、洗車、糕點製作等特色校本課程,以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為其今後踏入社會奠定堅實的生活基礎。

  “我從去年畢業後,通過自己在學校學到的一些技能在默默愛心餐廳找到了一份工作,現在一個月能拿2000左右的工資,我很開心,因為我終於可以為家裡減輕負擔了,也能體現我自己的價值了”去年從金沙縣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學生龐旭向筆者高興地用手語說道。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願意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紅葉,我給你整個楓林和雲彩”以歌曲“春暖花開”為背景音樂正在跳舞的小男孩叫張運傑,來自西洛街道申家街社區,自幼聾啞,在他懂事之後性格就變得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流,但在他來到金沙縣特殊教育學校後,他變得愛笑、愛交流了。和張運傑一樣的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都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流,自來到金沙縣特殊教育學校後,他們都變得愛笑了、愛交流了,這些得益於學校開設的興趣班和特色課程,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課程,再加上老師們耐心細緻的輔導,孩子們慢慢地變得越來越活潑、越來越放得開。

  在這裡的特殊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他們發掘了自己潛力,在學校的陳列室裡堆滿了許許多多孩子們的成果,有國畫、水粉畫、水彩畫、絲網花、刻紙、紙漿畫、書法、十字繡、絲帶繡、素描、瓶畫以及各類手工製作藝術品。

  事實上,在幼稚園,不僅僅是遊戲,一日活動中各個環節都與幼兒的動作密切相關。幼兒的動作發展的水準對於幼兒參與各類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大量的研究和教師們的日常觀察學習和實踐發現:動作發展水準好的幼兒更願意積極的參與各類活動,而動作發展水準不好的幼兒往往不太主動參與各類活動。動作發展水準好的幼兒在參加各類活動中表現的更加主動、自信,進而不斷促進身體、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更樂於接受挑戰性的活動等等。因此,作為幼稚園教師,我們需要關注和重視幼兒的動作發展。事實上,我們觀察和記錄幼兒的各類活動和遊戲時,更多的也是在觀察和記錄幼兒的外在動作表現。

  首先,動作是幼兒基本運動能力的外在表現。動作發展水準高的幼兒基本運動能力也相應比較強,反之動作發展水準低的幼兒則運動能力相對較弱,同樣,基本運動能力強的幼兒的動作表現水準也較高,而基本運動能力弱的幼兒的動作表現水準自然比較低。因此,通過觀察幼兒的外在動作表現可以判斷分析幼兒的基本運動能力。

  其次,動作是幼兒身體素質衡量的重要因素。動作發展良好的幼兒願意積極主動的參與各類活動,參與機會更多,時間更長,活動品質更高,自然對於身體素質的促進也就更加有效。同樣,幼兒不同的身體素質也產生不同的動作發展水準。因此,通過對幼兒動作發展水準的分析可以檢測衡量幼兒的身體素質情況。

  再次,動作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正如王振宇教授在文中所寫的那樣:“任何遊戲都是通過動作表現的。在發展理論中,格賽爾、皮亞傑、維果茨基等人都高度強調動作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格賽爾甚至把兒童動作的水準作為兒童發展水準的指標,皮亞傑把動作解釋成是思維發展的起點,同時也是思維水準高低的指標。無論是最初的感知運動水準還是形式運算水準都與動作有關。所謂運算,本質就是動作,是內化的、可逆的動作。心理學提供了大量理論,解釋動作對於兒童發展的重要性。”

  前段時間和老師們探討幼兒的某些動作表現時,發現老師們習慣性的會基於幼兒的動作表現輕率的去做一些判斷和評價。或者說孩子們的動作不對,或者說孩子們的某一方面發展較差,進而認為是需要提高或者説明。這樣的視角顯然不是“發展的視角”,只是將幼兒的動作與成人的動作進行了簡單的對比而已。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清楚,動作有其內在發展的序列,同時又與個體、環境與任務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關注幼兒的動作發展,一方面需要瞭解幼兒的動作存在的發展序列,另一方面要學會用發展的視角來看待幼兒的動作發展。所謂採用發展的視角指的是“當觀察某人做動作時,人們會考慮是哪些因素使個體達到現在的動作狀態,未來他們將發展到什麼程度。”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it mobile version